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来看,国家确定的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尽管中部六省无一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但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中部地区依托山西、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优势,在朔州、鹤壁分别择优选取业主,各实施一项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工程。
从煤炭产量上看,山西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2023年产量超过13.5亿吨,接近全国的30%;安徽、河南也是我国主要煤炭资源产地,2023年产量均过亿吨,分居全国第六和第七位。这三个省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具备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先天优势。同时从地理位置来看,与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等主要产煤地区相比,山西、河南省距离主要目标市场华东、华南地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产品运输距离短,物流成本低。安徽省则更是处在中国承东启西、南北对接的过渡带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虽然煤炭资源相对短缺,并无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先天优势。不过,随着三省水路、陆路交通的不断畅通,煤炭资源短缺情况得以缓解,而其便捷的物流交通更为其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契机。
第一大省转型创新谋更强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同时山西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拥有焦化产能1.4亿吨,每年可副产约28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490万吨煤焦油、140万吨粗苯,为发展煤焦化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供了原料保障。
目前,山西省现代煤化工产业拥有煤制油产能176万吨、煤(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768万吨、煤(焦炉煤气)制乙二醇产能120万吨,形成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多元化产品路线,以及以煤焦油、粗苯为原料的碳基新材料产业链,焦化化产深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
煤炭资源优势地区也在加速推动煤化工向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迈进。
去年7月,山西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省能源局联合印发《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山西省将打造10条煤化工重点产业链,包括两条高端碳材料产业链、两种碳基合成材料产业链、两条煤焦化苯系材料产业链、两条煤基储能材料产业链、一条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联产产业链和一条高端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指导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山西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初具规模,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范有序,煤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力稳步提高,煤炭与煤化工产业协同联动,转型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煤化工对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目标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建成国内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
在山西省,晋北地区是煤化工产业聚集地。近年来,山西省提出加快建设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重点发展大同左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塔山循环经济园区、阳高龙泉工业园区、朔州山阴煤化工园区、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和忻州五寨现代煤化工园区等重点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今年两会期间,山西代表团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山西晋北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十四五”现代煤化工产业总体布局,支持山西晋北建设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
中煤平朔煤制烯烃重大项目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以平朔高硫、高灰熔点原料煤,深度耦合绿电、绿氢等减碳路径,年产220万吨/年甲醇并转制100万吨煤基烯烃新材料产品。据了解,项目承担多项国家创新示范任务,对于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升级、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保障能源安全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意义。
重要产地精准发力谋特优
在河南省,鹤壁市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点城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就提出在朔州、鹤壁分别择优选取业主,各实施一项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工程。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关注到河南鹤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河南省提出,重点以安阳、新乡、驻马店、济源为主,建成“双头多尾”“煤焦化”“煤气化”齐头并进、以煤基精细化工产品和煤基化工新材料为主导多元发展的国内一流现代煤化工基地。
河南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呈现出向大企业集团集中的态势,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了中原大化、永煤集团、安化集团、义马煤气化、骏马化工、心连心化工、豫港焦化、蓝天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成为河南省煤化工产业的骨干。国有煤化工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民营股份制企业约占全省煤化工企业总量的30%。骏马化工与昊华公司、豫港焦化与美国卡博特公司和上海焦化、永煤集团与正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安化集团新加坡上市等正在推进,开放型产业格局日渐形成。
在国内现代煤化工领域,目前主要有煤制油(MTP)、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醇醚燃料等路线,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等地,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居于主导,且主导者多为中国神华等央企。而若仔细比较河南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除煤制乙二醇等,显然与内地其他省份煤化工产业发展路线有明显不同,比如,进军高端化工,注重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对接,特别是材料方面的诸多布局。
可以看到,在全省的统一规划下,河南尽量避免做基础化工的“大路货”,而是围绕市场需求,在热点应用化工领域发力,做特色化工,以获取更高附加值。尤其是将省内石化、煤化和盐化结合,以实现降低成本、原料替代、关键技术突破等,由此打开了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这一点河南在全国应是首例。
安徽省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保有储量占华东地区的85%。其中淮南和淮北两大煤田的储量约占全省煤炭储量的99%,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煤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份、高发热、富油等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此外,相对于我国西部地区,
安徽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矿储量,更具有充沛的水资源,具备发展煤化工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省煤化工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较多的产业结构。尿素、甲醇、焦炭等煤化工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为带动全省相关国民经济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徽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初步的利用,建立了煤电联产、煤焦化和煤气化三大产品体系,形成了煤化工的产业雏型,主要有炼焦及焦化下游产品的深加工,煤气化制甲醇、合成氨及深加工、电石法PVC和PVA等。
煤化一体化是该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皖北煤电集团与安徽淮化集团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的成功合作,使安徽煤化一体化工程正式开启。
2023年以来,淮南煤化工园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围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细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化,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重点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功能助剂、关键医药中间体、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五个特色产业,着力延伸甲醇下游产业链、硫磷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甲醇下游产业已集聚企业12家,年产值37.8亿元。
贫煤地区因地制宜谋发展
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湖北省非常值得一提。该省煤炭资源在国内靠后,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主要得益于交通枢纽优势。浩吉铁路在湖北荆州境内全长128公里,其位置恰好与长江黄金水道形成“十字交叉”,铁水联运综合优势突出。据预测,铁路满负荷运载后,煤炭量将满足“两湖一江”地区的全部需求。湖北荆州的煤炭资源由缺转富,再加上此地常年雨水丰沛,用水成本低廉,发展煤化工优势显现。
据了解,湖北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荆州将重点规划和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该园区目前已落户和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项目有6个,涉及煤炭储配、能源电力、煤炭深加工,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总投资和总产值均超过千亿元。特别是在2020年11月,国内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商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荆州市政府、江陵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将入驻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共同打造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一期投资超过100亿元。
除了湖北省以外,中部湖南和江西省能源的基本格局也是“缺煤、无油、少气”,两省的煤炭产量均不到1000万吨,江西煤炭产量更是仅高于湖北而居所有产煤省的倒数第二位。但他们同样得益于交通运输便利而拥有了煤炭资源。其中,煤炭作为湖南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该省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比接近六成。《湖南省“十四五”煤炭清洁开发与利用规划》中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的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战略投资项目入驻,乙内酰胺等项目将建成投产,预计2025年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量略升至1200万吨。同时该规划提出,湖南要坚持煤电结合、煤运结合、煤化结合,鼓励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或交叉持股,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中部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较大优势,从用水资源的便利程度来看,也较西部地区更为有利。企业方面,中部地区聚集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潞安化工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煤炭化工集团。当前,现代煤化工行业向“新发展,向“绿”而行趋势显著。山西、河南省等煤化工大省均提出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高端产品引领发展的路线。现代煤化工产业势必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奋勇当先,创造新的看点和经济增长极。